依兰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8-11 18:05:02
66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1068.run
文/顾天杰
越南好像一夜间又回到了舞台中央。
有数据显示,3月以来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过40%,越南超30%,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20%左右。
东南亚国家承接中国产业链的步伐越来越快了,越南是不是能拔得头筹?我们该如何应对?
所谓的越南崛起和产业链转移,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的态度也很明确:
部分产业链外溢到东南亚是正常现象,但越南,真的还差点意思。
就好像曾经的一个段子:
你和你哥哥差三岁,你以为再过三年你俩就同岁了吗?
越南目前的GDP高速增长,说穿了经济结构集中在低端产业链,相当于全世界一个更大规模的组装工厂,既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建造足够多的基础设施配套。
想要赶上中国的进度,越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追赶者与超越者
越南目前在努力追赶,和二十年前的中国境遇很类似。
然而东南亚各国只能承接部分中国的产业外溢,因为人口、成本、交通、政策方面的限制,无法真正替代中国。
举个例子,通常来说工业金属产品的生产包括压铸、冲压、表面处理等多道工艺环节。
一家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全程负责和掌控产品质量,不需要太多外力参与,一次性供给客户几千上万件货物。
产业链齐全程度和交付的规模、质量、周期紧密相关,还得看企业与客户的配合程度。
华西证券有一篇研报显示,从2022年3到4月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速提升的产品集中在矿物金属、纺织服装、电子产品三类。
在电子产品细分领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手机产业,订单与产能逐渐外流。
中国手机占全球产能从巅峰时期的90%以上,降低到2021年的70%左右。
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国家,积极对外开放引入外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成了主要流入地区。
4月11日苹果宣布将在印度生产iPhone13,由富士康和纬创资通组装。
由于人口基数大、市场需求高,印度已经吸引了三星、富士康、小米、OPPO、Vivo、一加等厂商在当地设厂,当地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中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热情也越来越高。
比如TCL也扩充了越南的工厂规模,京东方在越南投建生产线。
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鞋帽服装、家具灯具等,前往人工成本更低的越南,是一种必然趋势。
剩下的机械装备、液晶面板、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必然还是会留在国内。
TCL本身的核心技术同样如此,只是把装配、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了越南,不断扩大出海优势。
越南目前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1、劳动力成本低2、电力价格低3、出口退税政策好、效率高
越南工人月薪大约3000人民币不到,相比之下珠三角、长三角工人成本已经超过6000元一个月。当地电力大约在0.5元一度,是珠三角的一半价格。
(越南丰田汽车工厂的工人来源:越通社)
同时越南还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外商投资五年全免、两年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短期来看,越南有成本优势。长期看也有全球贸易、货物运输的助推。为了避开关税壁垒,中国头部电子企业都会选择把产能迁移到东南亚。
考虑到物流运输的便利性,很多电子企业其实也在往欧美低成本地区转移,比如墨西哥和土耳其都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当越南人工、土地、制度成本上升的时候,作为企业肯定也会考虑进一步往孟加拉、印度的低成本地区迁移,加上越南本土企业的成长,中低端产业链就不再会有机会。
完整工业结构来之不易
有人会问,如果越南按照目前的方式继续发展,未来能达成中国的经济成就么?
很困难。
它的天花板比较低,容易触及上限。
“越南崛起”这样的论调出现在媒体上,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大约十年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还很高的时候,就已经有学者提出越南在大幅度抢占中国市场。
当时论调和现在很类似,强调越南制造会替代大量中国制造,MadeinChina缺乏创新与核心技术,总之结论就是中国产业要不行了。
然而到了2022年的今天,时代完全变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少有的几个坐拥全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从轻工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到大型工业,比如液晶面板、半导体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大飞机,中国都可以自主研发和生产。
唯一的遗憾在于,部分核心科技、硬科技还是受制于人,国家大力推行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包括芯片、软件、AI、生物医药方面,还是有大量的核心技术、零部件被欧美垄断。
这是一个长短期错配的问题,这些产业中的核心技术,都不是五年、十年能轻松突破的,必须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超车。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从2010到2022年这期间,产业链的完整度和精细化、现代化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下的全球化早就超越了单一国家的竞争,是全球化分工、协作、竞合的结果,是一场体系化、联盟化的竞争。
(东盟十国来源:网络)
比如越南所在的东盟2022年经历了两轮出口的复苏,尤其是在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替代中国的效应,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领域表现并不强。
无独有偶,拜登最近也刚刚访问了韩国和日本。
5月20日拜登抵达韩国开始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也是任内首次亚洲之行。
5月23日他会前往日本,在随后两天分别出席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仪式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
这次参访,外界最关注就是印太经济框架IPEF,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清洁能源、去碳化及基础设施、供应链强韧化、税与反腐败四大核心。
日本已经基本表态,愿意参加全部四个框架内容。
实际上,这个框架剥离了目前最敏感的亚太各国市场准入和关税优惠协定。
换句话说,印太经济框架IPEF可以看做一个阉割版的TPP贸易协议。
美国主导的绝大部分贸易协定,都含有隐藏的攻击性,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对其他国家的无节制收割。
当年奥巴马政府主导下的TPP协议,针对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苛刻准入条件。
目的一方面是强制中国接受高关税、繁琐的贸易保护,另一方面是削弱中国产业竞争力,孤立中国。
没有想到的是天降猛男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并且认为TPP是在损害美国利益。
特朗普既想打压中国,又要顺带着薅其他国家羊毛,最后2017年1月23日签署总统行政命令,宣布正式退出TPP协定。
印太经济框架IPEF作为TPP的继承者,目前没有实质性内容放出,也不讨论下调关税这样的核心问题。
尽管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能源过渡、公平增长都是东南亚各国期待的东西,但目前只是在画饼。
从产业转移的路径,以及全球各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来看,二战后美国为了地缘政治目的,斥巨资帮助日本建立了结构完整的现代军工、重工业生产体系。
这种完整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需要上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和技术人才投入的,美国自那之后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也无力承担巨额成本。
仔细观察会发现,自1949年之后,亚洲地区除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形成了自主独立、结构完整现代工业化体系,一步步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完整的工业结构,来之不易,并且一旦错过窗口期,就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让我们祝越南好运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