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11 08:13:45
作家张文亮曾经写过一首散文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养娃12年,回头看看这些年的带娃历程,才慢慢领悟到这首诗,原来养娃真的就像养蜗牛,父母要学会等一等、缓一缓。
在我眼里,我家哥哥从小就是一个什么事情都比别的孩子慢半拍的人。
同龄人都会玩滑板车的时候,他不会;
同龄人已经学会游泳的时候,他不会;
打篮球,动作的协调性要比别人差一点;
我想不通为啥有些题讲了好几遍,他就是听不懂;
有些事情必须手把手教给他,他才知道该怎么做。
坦白说,我总是在抱怨和不耐烦,甚至怀疑,我家娃是不是智商不太够。
然而,随着他慢慢长大,开始熟练骑车,游泳被教练多次表扬,接受我的意见默默改变的时候,我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才知道自己曾经有多么无知和残忍。
原来,在养育孩子中,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节奏逼迫孩子成长,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一只很努力的小蜗牛,已经牟足劲儿紧跟着妈妈的步伐奔跑。
原来不是孩子做的不够好,而是我要求的太多了。
“快”,对孩子真的好吗?
这是一个全民养娃都崇尚“快”节奏的时代!
从在娘胎里,我们就要求他赢在起跑线上,各种胎教做起来。
宝宝出生后,恨不得马上塞进早教班上课;
1岁开始启蒙英语,巴不得3岁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三年级搞定小学数学,六年级搞定初中数学,初一搞定高中课程。
不仅如此,我们还互相攀比着,谁家的孩子拿奖了,谁家的孩子过级了,谁家的孩子能将古诗文倒背如流了。
一旦跟不上,我们就感到万分焦虑,是不是我家孩子智商不行,是不是我家孩子学习不饱和,是不是我们的老师能力不强。
于是,我们调整,给孩子测智商,将学习安排得再紧一些,一节课100元的老师换成一节课500元的老师......
家长们越来越疯狂,恨不得孩子生下来就是神童,样样精通。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孩子正常成长根本是不匹配的。
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
一到寒暑假,各地医院的眼科爆满,满眼望过去都是“小眼镜”。现在的孩子近视得越来越多的,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了!
为什么?用眼过度!
本应该在外面跑着玩的孩子,全都坐在屋子里面看书、学习、写字、上课。
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网课,学英语,学奥数,一堂课挨着一堂课,孩子的眼睛太累了!
幼儿园就开始戴眼镜,三年级就是高度近视,这样的娃太多太多了!
家长们一边高喊着心疼娃的眼睛,一边查看孩子的日程表,看能不能再多加几节课。
所以现在的娃,小小年纪戴上了眼镜,镜片越来越厚。缺乏锻炼的身体,越来越弱,连体育考试都成了大问题!
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的一位朋友是初中班主任,他告诉我这几年,初中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上学期,学校就办了三四个孩子的休学。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初中厌学,只是青春期闹别扭,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却不知,这是跑得太快太急,让孩子受了内伤。
现在的小学生过得太辛苦了。上不完的课外班,刷不完的课外题,不仅要跟着校内上课,还要在校外超前学。
凡是12岁之前没有玩透的孩子,进了初中之后,一定会出问题!
12岁之前,孩子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他们再不乐意也不会反抗父母;可是到了12岁之后,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烦躁不安的情绪,强大的学习压力,狂躁的内心,让他们彻底爆发。
所以,很多小学学霸到了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不仅仅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小学被父母压榨的太狠了,被过渡消耗了,孩子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后劲儿!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检出为抑郁、
孩子这么容易就抑郁,是因为太矫情吗?
有一位心理博主写到“在未成年人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孩子本该属于大自然,却被囚禁在小小的房间;
孩子本该属于阳光,却只能接受护眼灯的灯光;
孩子本该一步一步成长,却被要求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
家长的眼睛一心盯着100分,只向成绩看,学不好,搞不明白,就会被家长拿去和其他孩子比较,甚至会被父母怀疑是不是智商低。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当孩子的成长,逆向而行,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说得通的。
教育本是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要慢慢来,可是却被父母们弄得越来越焦虑,变成了一件急功近利的事。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跑的快一点,够得再高一点,却忽视了孩子已经用尽了全力,已经踮起了脚尖,再过一分就会狠狠摔的遍体鳞伤。
作为父母,我们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我们的孩子终将成为一个普通人,于是我们要求这只小蜗牛能像骏马一样奔跑。
随着儿子长大,我开始意识到曾经的焦虑和不安都是没有必要的。
他不会骑自行车,是因为他腿部力量还不足,蹬不动,而不应该抱怨;
他不会游泳,是因为还没有战胜自己内心对水的恐惧,而不是嘲讽;
对于生活,他就是一个0经验的人,需要我们手把手告诉他,而不是想当然;
对于学习,他有自己的节奏,大脑没有发育到这个阶段,即使拔苗也无法助长......
当孩子到了正常的年纪,这些事情其实他都能作对,也都能做得很好,而之前,并不是他们笨而是父母再用不对等的标准要求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地等一等,缓一缓,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很更伶俐,甚至比我们想的还有优秀很多很多。
孩子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他走得很慢,但是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父母不妨等等他,陪他闻闻路边的花香,看看天空的白云,陪着他慢慢去走人生的路。
长大,从来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
如果一味追求速度,看似跑得快,却没有把孩子应有的基础打好,后患无穷。现在走得慢,但是能陪孩子走扎实每一步,他未来成功幸福的可能性其实才会更高。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