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四野战医院的女兵,有许多趣事——无比回味啊!

2023-06-02 14:28:02

北京白点癫风最好的医院

女兵趣事钟建新

西藏军区第四野战医院,曾驻西藏波密县扎木。医院建在山脚下,山上青松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顶是终年不化的晶莹白雪,病房全是木质结构的苏式建筑,迴廊把病区相连。高原明朗色彩的第四野战医院里,有很多勇敢无畏,救死扶伤的军人,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灵秀多姿的女兵,她们为西藏高原绿色军营,注入无可替代的生机,为部队增添了活力。

一、女猪倌

我是1971年初从昌拉大站调到第四野战医院,分到医疗一所炊事班。到炊事班因个子不高又瘦,当兵已一年还是不到90斤,只能打杂,切菜洗盆,打扫卫生。连洗炒菜锅都轮不上,炒菜锅很大,老兵们说怕我洗大锅时栽进锅里,还得去拉我出来,在炊事班工作几天,就通知我和一个藏族女兵央嘎拉姆去喂猪,王文德事务长把我们俩带到猪圈,看到十多头黑黑壮壮的大肥猪,我和央嘎很害怕,可不敢说怕猪这句话。事务长带我们在猪圈走了一圈,交代我们一天喂猪两次,每天要打扫猪圈,圈门要关好,不要让猪跑了。不知为什么事务长没有交代怎么煮猪食,可能疏忽了,也可能以为我们知道猪食要煮是常识。

当猪倌第一天,我和央嘎把食堂挑来的泔水里放上米糠,把堆在一角的干草叶等掺在一起,直接倒在猪槽里。那些猪把泔水很快吃完,干叶、干草却拱一边,我们觉得猪太挑食,只捡有油水的泔水吃。堆饲料的房子里,有个硕大的铁锅,有大铁铲,有大铁勺,还有堆放整齐的木材,让我和央嘎好奇怪,又不在猪圈炒菜,为什么还要放这些东西。

两天后,事务长来检查,发现猪槽里的干菜,干草,奇怪猪怎么没吃?细细一问才知,两个女兵竟然不知猪食要煮,干草,干菜要切。叹气时没多说什么,亲自示范怎么切干草煮猪食,看着大肥猪把猪槽里煮过的猪食吃的又快又干净,我和央嘎才知不是猪挑食,是喂养不当。我和央嘎好后怕,幸好时间短,猪没生病。七十年代初高原运输困难,供应差,平时只能吃冻猪肉、猪肉罐头,干干的腊肉,要吃新鲜的猪肉,过年过节改善伙食,只能靠部队军人养猪。医院新鲜猪肉供应不仅仅是科室医护人员,还要供应住院伤病员,伙食改善主要靠炊事班养猪,猪倌责任重大。

我和央嘎知道担子重,每天煮猪食时特别小心,那口硕大的铁锅煮猪食后每次要清洗,没有老兵照顾我们,个子矮,就踩凳子上去洗,猪食煮好后放桶里很重,就两个人一起提到猪圈,一起用力倒进猪槽。事务长每天都来检查,一周后终于放心两个女兵的工作。

刚当猪倌打扫猪圈也是难题,我们一进猪圈,那些大黑猪就哼哼唧唧过来,我和央嘎吓得尖叫着在猪圈里跑,不让猪靠近。可只要我们一跑,大黑猪就跟着跑,我和央嘎两个人体重加一起还没有一头猪重。猪圈里场景是女兵尖叫着跑,大肥猪在后面哼唧跟着跑,就这样在猪圈转圈,然后我们冲出猪圈,两个猪倌吓得满面通红,这猪圈怎么打扫呀?我和央嘎商量,每次进去一个人打扫猪圈,另一个人拿着以前那种竹子做的大扫帚,只要猪往前走,就用大扫帚使劲打猪。这可是体力活,进猪圈的要迅速打扫猪圈,外面的要专注盯着猪,随时准备用大扫帚把猪打回去。

每次打扫完猪圈,两个女猪倌都是一身汗,我们不怕脏不怕臭,却怕这些大黑猪。记得有一只大种猪,又高又壮,好像有300多斤。那个大猪,如果用大扫帚打它,它敢瞪着小眼睛对着我们叫,龇牙咧嘴不怕挨打和我们叫板,真是猪大王。后来发现只要吃得满意,就会舒服的躺着不对我们凶,也不跟着我们跑。用这个办法终于解决打扫猪圈被猪吓得尖叫转圈跑,只是那些大肥猪,不知挨了多少次打,才长了记性,不要跟着女猪倌跑。

央嘎拉姆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藏族女兵,长的很漂亮,鼻梁挺直,皮肤白白的。央嘎是在拉萨长大的,参军前在陕西咸阳民族学校读书,普通话讲的不错,我们说话交流没有问题,两个女猪倌很快成为好朋友。和央嘎认识后,我第一次吃到奶酪干,奶酪干是风干的,很硬,放进嘴里要慢慢嚼很长时间,奶酪干才能融化成小块。猪圈是我和央嘎的小天地,我们俩常一边干活,一边含着奶酪干,脸上就一人鼓着一边,就像我们都牙疼脸肿了一块。糌粑面也品尝了,用白糖拌上,用勺子一搅和,就像吃炒面一样很香,那时我还不习惯用手把糌粑面捏成团吃。央嘎没请我喝酥油茶,在部队她无法打酥油茶。

央嘎具有藏族女孩的特点,能歌善舞。我们在一起干活时,常一起唱歌。央嘎教我藏语,我教央嘎说成都话。猪圈那一片小房子,常传出我和央嘎的说笑声,还有歌声,我们俩成了快乐的饲养员。

一个月后,我调医疗二所当卫生员,央嘎拉姆留一所当卫生员,两个女猪倌到了不同的科室。

二、蹭照

调二所后还是四个女兵一间宿舍,我们那间宿舍比在一所时女兵住的房间大多了。我和小张是汉族女兵,巴桑和小卓嘎是藏族女兵。我们每个人床边都用纸箱重叠放在一起当柜子,用白纱布往纸箱上一盖,就是一个白色床头柜,放几本必看的医疗护理书,春天用输液瓶插上几枝桃花,夏天会插上一束不知名的小野花,冬天有时插上一枝马尾松。双层白纱布做的窗帘,洗的发白的床单,绿色的军被,医院小女兵的宿舍就是这么素净整洁。女兵爱美,平时上班辫子不准放军帽外,休息那天可以不戴军帽,女兵们辫子无论长短,常在休息时让辫子不受约束在背后甩动,感觉很美。

在扎木,春天挑花盛开时,医院病房外,到处有挑花,医院大门外那一大片野桃林,成片的嫩粉色,层层叠叠,形态万千。扎木桃花,在高原的风中,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是那种不娇柔,不经雕琢的野性美,这是女兵最喜欢拍照的季节。可当时没有几个军人有照相机,胶卷也稀少,都是军人休假或请认识的军人带进西藏的。那时在医院里,无论哪个科室有军人拍照,不管是男兵或女兵,只要刚巧路过,都会被热情招呼快来拍照。我在第四野战医院拍下不多照片,大部分都是这样蹭照拍下的。

政治处女兵梁冰昕,是在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大院长大的,拉手风琴可是童子功,会拉各种风格不同的曲目。军人们有胶卷时,特别是挑花盛开时,常请小梁把政治处相机借出来,给我们拍照,还要小梁替我们把照片洗出来。政治处电影组的颜传学,万义周,陈正杰几位男战友,都是热心人,我们的照片也是常请他们替我们加洗出来。

医院有位男军医孔令传,除了工作外,特别痴迷嫁接果树和花卉,军人们都称孔医生是“孔丘林”。有谁能想到,七十年代初,第四野战医院已有孔医生种出的蔷薇,月季,玫瑰。夏季,病房外的栅栏上,盛开着这些娇艳的花,小木屋病房,木栅栏,花开满藤架,满院的花香,年轻的女兵们,在这里拍照留下青春的笑容。

六七十年代,扎木驻有三个团级部队单位,以河为界。河一边靠山的地方是第四野战医院,靠近扎木大桥有9812部队(52师154团),河对岸扎木镇比较热闹的街道驻有昌拉大站,昌拉大站旁边还有一个通信总站的机务站,只有第四野战医院有女兵。第四野战医院军人们要是去河对岸扎木街上,逛逛没有多少物资的百货公司,要走半小时坑坑洼洼的土路,我们习惯称过河。过河要经过154团团部,然后过扎木大桥,才能到河对面波密县城闲逛。

记忆很深有一个周末,医疗一所,医疗二所,院直机关有七八个女兵,约着一起过河去玩。走到扎木大桥时,刚好遇见154团几位参谋干事在河边拍照,看到那么多女兵走过来,马上热情招呼我们女兵一起拍照。军人之间本没有生疏感,又是友邻部队,平时照相又习惯了蹭胶卷,我们几个女兵相互看看,好像没有推辞的理由,也就跟着开始拍照。刚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拍了几张合影后,少了羞涩,每个女兵都拍了单人照。那几个参谋干事好高兴,给那么多女兵拍照。我们几个女兵也好高兴,蹭了那么多胶卷。然后约好照片洗出来后,请转我们二所护士李秀英,李护士爱人是154团干部。

一周后,李护士把照片交给我们,一看照片,参谋干事拍摄技术不错,几个女兵拿着照片,高兴的叽叽喳喳议论照片,李护士却说了一句,还高兴呢,等着挨批吧。所里开会时,我们果然被批评,曹树凡教导员在会上说,有些女兵把自己照片随便送人,影响不好……我们几个女兵委屈的不行,哪是我们把自己照片随便送人。后来才知道几位参谋干事拿着这么多女兵的单人照和合影照,只是小小的炫耀了一下,他们认识第四野战医院的女兵。

部队纪律严明,曹教导员爱兵心切,怕小女兵们违反纪律,管教一直严格,一所和院直女兵那次有没有挨批,不记得了。不过从那以后,只在医院蹭胶卷拍照了。但那干事拍摄技术确实不错,我那张单人照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后面扎木河清澈,扎木大桥飞架南北,犹如巨龙过江。照片能看到山上茂密森林,山顶白雪覆盖,巍峨壮丽的雪山清晰可见,扎木美景都拍在这张照片里了。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

三、女兵的零食

西藏七十年代物资供应匮乏,军人服务社除了日用品,白糖,水果糖就没什么零食可买,百货公司也没有什么零食。食堂除了冻猪肉,猪肉罐头,蛋粉,脱水菜,新鲜猪肉和新鲜蔬菜也很少。不上班时,小女兵们总想找点“零食”吃。

我们卫生员,为了能吃口水果罐头,有时伤病员吃水果罐头时,偶尔悄悄多报两个病人,给伤病员分发后,剩下的几个卫生员可以分吃,那时最喜欢吃波萝罐头,桔子罐头,酸酸甜甜特别好吃。冬天从食堂多拿两个馒头,晚上在火炉上切片烤上,又香又脆。夏天医院外那片野桃林,就像是女兵的果园,那些小野桃如成都的杏子,长不大,有的酸有的甜。

野桃成熟时,女兵们就坐在桃林中,成熟的桃子会掉下树,落在地上发出啪啪声,女兵们会马上跳起来去抢地上的桃子吃,甜的抢着吃要笑,酸的抢着吃也要笑,有女兵曾吃小野桃太多,嘴都吃肿了,无法吃饭。那时在扎木什么零食也没有,那些小野桃可是我们好吃的小零食。抢吃桃子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桃林中小女兵清脆的笑声,时常还在耳边回响。雨季到了,雨后我们常跟着男战友上山采蘑菇和木耳,回来用猪肉罐头放一块煮,那真是太香了。秋天到了,医院果园苹果丰收,各科室划片采摘,高原的苹果又脆又甜,分给各科室每个军人。摘苹果的季节,随便到哪间宿舍串门,都会有苹果相待。

每年男军人家属都有到医院探亲的,二所男军人家属来探亲时,我们总会很兴奋,常几个女兵一起去看家属,高兴分享军人家属千里迢迢,辛苦带来的家乡特产,我们的兴奋就是可以吃到四川特产,好像是回到成都。

四、多才多艺的女兵

医院女兵多,八一建军节联欢会,春节联欢会,各科室都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女兵的西藏舞,新疆舞最受欢迎,男女声小合唱,表演唱,三句半,快板总是让军人们笑声不断,政治处女兵小梁的手风琴独奏,是联欢会的保留节目。联欢会的精彩节目,给那时在西藏文化生活也贫乏的军人,带来太多的快乐。大礼堂里军人们和观看演出的住院伤病员的喝彩声、掌声、笑声,歌声,琴声,女兵们的轻盈舞姿,一直留在记忆中。

医院的篮球场,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是最热闹的地方,科室与科室的比赛,科室和友邻部队的比赛,男兵和男兵的比赛,女兵和女兵的比赛,最吸引的是男女混合比赛,总是引起观看球赛的军人一片笑声。二所女军人张安平,赵兵,曾华,巴桑,李秀英都是女蓝主力,充满活力。可惜我在八一校就一直体育很差,是球盲,对任何球类都不会,也不懂球赛规则。只有二所和其他科室比赛时,特别是女兵比赛时,我去球场看看热闹,和战友们一起喊加油。

七十年代,医院里招的女兵基本都在15-17岁,女兵们年轻,活泼,还有点小顽皮,就常有很多有趣的事发生。春天的桃花,夏天的小野桃,秋天苹果园丰收,冬天冰雕玉琢冰雪世界打雪仗,堆雪人,总是让女兵们快乐。西藏艰苦的环境中,军人们远离他乡,远离亲人,却都那么乐观,能苦中作乐。小女兵们经过部队历练,慢慢成长起来,那些晚上去科室菜地偷拔几棵葱或菠菜,被男兵追着没地方躲藏,多吃几口伤病员好饭菜或水果罐头的事不再发生,我们逐渐成长为医疗技术娴熟,热爱西藏,扎根边疆的坚强女军人。

每当听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快乐的女战士”那段欢快的旋律,我就会想起女兵们在西藏扎木,在第四野战医院的那些有趣的往事,常不由自主笑起来。我们第四野战医院女军人,曾经是西藏高原快乐的女战士。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钟建新:1969年12月拉萨入伍,曾在扎木大站,西藏军区第四野战医院服役。退役后,考入四川行政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会专业学习,从事财会工作,一直居住在成都。

作者:钟建新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依兰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商旅生涯、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依兰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